自從台電開放電力交易平台、用電大戶條款上路,許多企業都對設置儲能系統展現高度興趣。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在上一篇 不單是設備採購!從產業觀察推敲選擇儲能方案的潛在風險 中,台達透過觀察產業現況,羅列儲能系統從規劃、建置、系統整合、到運維與保修各階段中的隱藏風險與眉眉角角,若要長久經營,潛在風險不可不慎。台達建議,業主在 評估儲能供應商 時,不應只看廠牌或報價,以下面向也應該納入評估,以求降低風險、趨吉避凶。
老師傅 vs 學徒:關鍵技術掌握度、實戰經驗與前瞻力
併網型儲能涉及複雜的專業知識,建置、調試到運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層出不窮,解決方案供應商能否應對,取決於對技術的掌握程度。面對突發狀況時,具有實戰經驗的供應商將更有能力收斂問題,並配置足夠的資源。此外,隨著技術演進,業主在規劃階段也可思考儲能系統在不同生命週期下的需求與應用,要求供應商將運維與功能調變納入服務,例如:預留備品、三年後將輔助服務轉換為用電大戶應用…等。
事前準備齊全 vs事後丟三落四:出廠前整合測試與廠驗
如同使用高級食材不一定能煮出頂級佳餚,眾多知名品牌的設備若無法順利整合,儲能系統的上線運轉也將是遙遙無期。一個負責任的供應商,應在設備出廠前提供業主廠驗。就儲能解決方案而言,應在原廠將PCS、電池系統、控制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預先安裝,並進行功能測試,待一切無誤後再將設備運往案場正式安裝。如此可縮短現場調試時間,節省系統部署的成本,並保障專案能夠「如期如質如實」地交付給業主。
近鄰vs遠親:技術支援的即時性與可得性
若供應商並非自製設備,業主需注意國外原廠能夠提供的支援程度,以及經銷商在台灣配置的技術服務資源。否則,若設備在安裝或上線運轉後出現問題,原廠因為時差和空間距離,將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業主的輔助服務收入與投資報酬率都將隨著設備停擺而一分一秒流逝。
原廠直銷vs經銷轉手:供應鏈掌握度
受到電池缺料、航運緊繃、疫情等全球性因素影響,台灣本地經銷商如果只是一次性地向國外原廠採購設備,對於交期、配套資源的掌握度將愈發弱勢。常以一條龍服務為號召的儲能方案供應商,除了業務開發能力,更應具備對原廠的產品驗證與談判能力,避免耽誤專案時程。
自己家的小孩vs別人家的小孩:安全對策
儲能系統能否獲利是其次,安全才是第一,從電池系統設計到環境都應列入安全考量。供應商配合的EPC應事前做好探勘,針對環境特性提出因應對策(例如:防火、防風、防腐蝕、防鹽害、防水、防土壤液化…等),並注意接地系統與通訊干擾,以避免日後營運時設備異常。
長期投入vs 玩票性質:供應商永續經營能力
部分供應商提供數十年保固服務,卻未必能保證公司不會在保固期內退出市場,而在台經銷商、代理商等通路,也難以保證與國外原廠的合作關係是否始終如一,更有少數供應商的資本額過低,無法賠償投資金額龐大的儲能系統。選擇永續經營、財務健全的供應商,可大幅降低業主在長期可能面對的風險,履約與保固較有保障,萬一真的出問題,也能獲得合理的賠償。
延伸閱讀:不單是設備採購!從產業觀察推敲選擇儲能方案的潛在風險、儲能安全性 挑戰與設計注意事項-從事故特性與原因分析說起
聯絡台達:儲能系統選型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