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際間仍有爭議,但歐盟已於今年(2020)7月底針對碳邊境調節稅(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啟動意見徵詢程序,預計於2023年啟動執行,包含針對碳排放密集型的產品徵收碳稅、要求外國生產商或進口商使用碳排放交易系統購買碳排放配額,以及針對一般消費層面的高碳產品,不論是在歐盟境內產製或是進口引入都一律開徵碳稅等。一旦碳邊境調節稅機制實施,預計每年可為歐盟帶來約50億至140億歐元的額外收入。
但究竟歐盟碳邊境調節稅的概念是怎麼產生的呢?歐盟實施碳邊境調節稅的做法,是否就如俄羅斯政府所言,是利用全球氣候議題設置新的關稅壁壘呢?
首先,先讓我們來了解為何會有碳邊境調節的議題。
經濟成長 VS 全球碳排放量控制
根據聯合國最新的碳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19),即使世界各國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同意要一起控制碳排放量,讓地球氣溫上升的幅度不高於前工業時代的2°C,但2018年全球人為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仍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553億噸。報告中檢視,以歐盟為首的OECD富裕國家能源使用量雖然幾乎沒有增加,但其他國家的能源使用量卻增加了2.8%,因此全球當前主要增加的碳排量是來自開發中的經濟體,尤以經濟發展快速且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的開發中經濟體排碳,其排碳總量的增長速度更是驚人(詳見下圖左半)。
圖:全球主要碳排來源的總排放量與人均排放量
資料來源: Emissions Gap Report 2019
而若再進一步根據全球貿易的供需兩端來檢視全球碳排放的總量控制,則可發現歐盟和美國等區域的排碳量,除了有來自境內的排放之外,更有一部份是來自於進口開發中國家所生產製造的高排碳產品。正如同一般國家貿易往來會有順差、逆差的淨出口或淨進口額討論,在全球碳排放的議題上,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報告,也可發現美國和和歐盟是全球排碳的淨進口國,而主要扮演世界供應鏈的開發中國家,則是全球排碳的淨出口國。
圖:歐美中印的境內生產碳排放與進口消費碳排放比較
資料來源: Emissions Gap Report 2019
基於這個論點,此次提出碳邊境調節稅的歐盟主席烏爾蘇拉·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便曾於今年(2020)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表示:「如果輸入歐盟的二氧化碳還在增加,那麼單純在歐盟境內實踐溫室氣體的減排就沒有意義。這不僅是氣候問題,更是公平問題。」
歐洲宣稱課徵碳邊境調節稅,是為了符合經濟公平?
歐盟預計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為此持續推動歐盟各成員國減少碳排放、增加電動車普及率,並提高整體能源效率。除了各國常見的獎勵企業綠色轉型和實施電動車補帖等作為之外,歐盟各國也紛紛通過碳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力圖以碳價機制影響企業的經營方針,以達到控制歐盟總碳排放量目的。
從歐盟的角度來看,目前各國碳價水準不一,全球整體平均價格據IMF調查表示約為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2美元,但歐盟境內高排放行業的碳價卻大約落在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25歐元(約29.53美元);意即在全球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歐盟的企業需要比其他外國企業支付更多的碳價成本,卻因此導致競爭優勢的喪失。
從抑減全球碳排放總量的角度來說,各國實施不同的碳價與排放政策,將促使電力、鋼鐵、水泥等高碳產品的生產業者透過企業籍別或生產地移轉的方式,將溫室氣體排放到碳價相對低廉或沒有嚴格排放政策的國家,導致全球碳排放總量偏離巴黎協定的目標共識,也就是所謂的「碳洩漏」(Carbon leakage)。
鑒於經濟貿易公平和環境保護的考量,歐盟認為推動碳邊境調節稅不但合理,也是提高全球面對氣候議題證明行動決心的具體作為表現。
打入國際盃的企業能否長期取勝,碳排放的成本控制能力將是關鍵
無論歐盟碳邊境調節稅最終會如何被落實,隨著全球環境議題的升溫,碳排放交易制度將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迴避的挑戰。貿易壁壘的另一面是貿易合作深化的契機,如果企業及早做好減少碳足跡的綠色轉型準備,不管是面對RE 100或是歐盟碳稅,都有機會化阻力為助力。
台灣目前是全球排碳量第21名,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來看也屬高排碳經濟體,目前經濟部已盤點出包含台電、中鋼、中油等,共計290家全年排碳量超過2.5萬公噸的「排碳大戶」,並逐步規劃碳交易制度的實施可行性。
此外,台灣證券交易所也已發布新修訂的「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要求上市公司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風險評估納入揭露規範,以利投資人評估該企業是否有能力因應全球氣候議題所衍生之風險衝擊。未來,凡是懷抱國際市場的企業都必須將碳足跡、再生能源使用以及能源效率最佳化納入經營策略考量。而且,這個「未來」蒞臨的速度,可能會比你我預期得更快更急。
參考資料:
- Commission launches public consultations on energy taxation and a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 Emissions Gap Report 2019
- 巴黎協定
-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e 2020
- 欧盟碳边境调节税恐面临阻力
- 碳交易制度露曙光 環保署擬納290家排碳大戶
- 強化ESG風險管理並引導重視氣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