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場智慧能源方案研討會於7月16日的下午在線上展開,其中邀請到了台達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太陽能事業處產品應用經理劉良延,以及解決方案開發部處長柯佾寬,為參與者帶來能源結構與分散式能源模式,及太陽光電結合儲能系統應用的介紹,讓廠辦能夠提高 太陽能使用率 。
光+儲 混合型策略滿足義務容量
劉良延首先回顧他在本系列第一場(6月4日)研討會介紹的內容。屋頂型太陽能系統的好處,除了能夠節能減碳,達到政府或供應鏈對建置再生能源的容量要求,還能幫助降低室內溫度、延長屋頂使用年限並活化閒置空間,對於提升企業形象亦有幫助。
然而,部分廠辦可能原本就已經裝設了屋頂型太陽能系統,在有限的屋頂空間之下,無法再增設太陽能板,抑或是義務容量高,即便耗盡所有屋頂空間也無法達到要求。劉良延建議,可以嘗試透過結合太陽光電系統與儲能系統,採用混合型策略平衡空間與成本的限制,進而滿足用電大戶條款;此外,若廠辦有備用電源的需求,除了傳統UPS(不斷電系統)及發電機,亦可考慮結合太陽光電與儲能設備作為備用電源。
光+儲 三大場域應用
台達光+儲應用產品可依應用分為三大類:家庭戶用型、工商型與地面電站型。目前台灣市場以工商型為主力產品,家庭戶用型與地面電站型則在太陽能法規與市場成熟度更高的澳洲、日本、美國等國家發展中。
首先是家庭戶用型,由於澳洲政府的能源措施,不希望大量的分散式能源饋入電網造成電網負擔,因此澳洲的光+儲設備多用於家戶自發自用,對此,台達提供BX6.3_AC鋰電池系統。若在家戶中安裝單台BX6.3_AC,主要可以搭配時間電價,在電費便宜時充電,電費較貴時供應家庭用電,達到節省電費的目的,另外亦可作為緊急備用用電。如果進一步將BX6.3_AC與HxA系列單相太陽能變流器結合,便可升級為再生能源儲能系統,將白天過剩的太陽能電力留到夜間,全天候使用太陽光的能量,節約家戶電費支出。
而由於日本部分地區容易受到天災的影響而斷電,因此台達在當地推出ES6J複合型的光儲系統,整合太陽能變流器與最高12kWh的儲能電池。可支援自立運轉模式,當電網斷電時可充當備用電源,維持家戶生活,平時亦可利用餘電躉售、削峰填谷與電力公司的價差政策等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工商型則提供一系列50kW到100kW的儲能系統,可搭配太陽能模組與太陽能變流器,利用廠辦屋頂空間進行削峰填谷、自發自用與太陽能平滑化等應用,有效降低契約容量,若再與能源管理系統結合,就能進行遠端監視、調控。
地面型電站專用的200kW儲能系統適合躉售契約AC制的國家,如美國,並且適用於高DC/AC配比之地面型電站,可作為地面型太陽能發電站的備載容量,目前台灣尚未導入。
能源結構及分散能源模式
柯佾寬處長從能源結構及分散式能源發展的大架構開始,帶到台達光+儲解決方案,為三場智慧能源研討會做總結。首先,柯佾寬處長說明,截至2019年,台灣的能源結構仍以火力機組發電佔大比例,台電系統裝置容量共4,778萬瓩,其中再生能源比佔15%,並且每年持續增長中。
根據台電網站公布之資料,以今年5月28日的數據為例,北部地區的用電量與南部十分相近,再加之電業法中明定114年達成非核家園,再生能源、燃氣與燃煤各占比20%、50%與30%的低碳潔淨能源發展目標,能源結構的轉變與分散式能源模式將對電網的供電與以往不同。
分散式能源結合太陽光電、風電、發電機組、儲能系統等,再透過管理中心管控、調度,將對區域電網供電產生效益,而如何因應能源結構多元化即為目前電力公司面臨的難題。
面對傳統發電機組與再生能源之結合,儲能系統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能夠輔助再生能源,解決日照變動率導致產電量不穩定的問題,進而降低電網波動,穩定並充分利用再生能源,達成綠能發展之目標。可以說,再生能源要廣泛佈建、普及使用,儲能系統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接著分享了許多光+儲解決方案實際應用於不同類型廠辦、電動車充電站的系統架構,柯佾寬處長為演講總結:透過政府的能源政策,未來,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將與儲能系統整合,發展為更穩定及具有彈性電力調度之分散式能源,在穩定電能供給的同時,也將為人們帶來更智慧、更環保的生活方式。